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xmlns:ops="http://www.idpf.org/2007/ops"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 <head>
- <title>《彼得大帝:生平与时代》</title>
- <link href="Mass_9780307817235_epub_css_r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 <link href="page-template.xpgt" rel="stylesheet" type="application/vnd.adobe-page-template+xml"/>
- <meta content="application/xhtml+xml; charset=utf-8" http-equiv="Content-Type"/>
- <meta content="urn:uuid:5c312a24-269c-4162-9197-9dc21c8443b7" name="Adept.expected.resource"/>
- </head>
- <body><h1 class="chapter" id="ack"><a id="page858"/><a id="page859"/><a id="page860"/><a id="page861"/><em>致谢</em></h1>
- <p class="nonindent">本书写作期间,我先后在纽约公共图书馆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厅、哥伦比亚大学巴特勒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燧石图书馆、伦敦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及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进行研究工作。衷心感谢这些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协助与热忱服务。</p>
- <p class="indent">特别感激挚友珍妮特·凯洛克、爱德华·克莱恩和胡安·德·贝斯特吉,他们始终如一的鼓励以及对手稿的审阅提出了诸多真知灼见。</p>
- <p class="indent">在特定章节研究或稀缺资料获取方面,承蒙瓦列里与加林娜·帕诺夫、康斯坦丁·库兹明斯基、已故的马克斯·海沃德、海伦·塞姆勒、玛丽莲·斯韦齐、瓦列里与伊琳娜·库哈列茨、乔治·里亚博夫、尼基塔·罗曼诺夫、伊斯梅尔·阿明博士、约翰·马尔姆斯特德教授、安德鲁·布莱恩教授、伊丽莎白·瓦尔肯尼尔教授、卓娅·特里丰诺维奇教授,以及乌得勒支大学马丁·博斯教授、荷兰皇家海军H.博斯中将的鼎力相助。尤为感谢已故南斯拉夫保罗亲王与奥尔加王妃惠赐其私人图书馆的珍本藏书。在艰难时刻给予支持指引的尼古拉斯·A·罗宾逊与查尔斯·H·米勒,在此一并致谢。</p>
- <p class="indent">在撰写本书期间,我多次前往苏联考察。无论是博物馆、图书馆还是历史遗址,当地人都给予我热情接待。当列宁格勒的市民得知我的研究对象是他们深爱城市的奠基者时,这种热情尤为显著。出于某些对西方读者而言可能显得夸张、但苏联公民完全理解的原因,我选择不列出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士姓名。他们心知肚明,我在此深表谢意。</p>
- <p class="indent">多年前,我曾向一位法国著名编辑友人提及正与克诺夫出版社的罗伯特·戈特利布合作此书。我说认为鲍勃是纽约最优秀的编辑,但友人<a id="page862"/>立即纠正道:"是全世界最优秀的。"确实,戈特利布先生集诸多非凡品质于一身:对作家的全心投入、对作品的澎湃热情、把握书籍架构的精准眼光,以及删改时机的绝妙判断。能与他共事,我深感幸运与感激。</p>
- <p class="indent">鲜有读者了解将长篇手稿转化为印刷书籍过程中那些永无止境的关键细节。克诺夫出版社的凯瑟琳·胡里根在此方面堪称典范,她从容不迫地处理文本、图片、地图等各类问题,始终保持着优雅的微笑。</p>
- <p class="indent">克诺夫出版社还有许多同仁为本书付出心血:玛莎·卡普兰、莱斯利·克劳斯、弗吉尼亚·谭、威廉·卢基、尼娜·伯恩、安妮·麦考密克、威廉·洛弗德、简·贝克尔·弗里德曼、埃莉诺·弗伦奇,以及托伊内特·利佩。克诺夫就像一个大家庭,当我连续六个月几乎每日前往工作时,每个人都让我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如今书稿完成,我该找些新理由去拜访他们了。</p>
- <p class="indent">我的孩子们——鲍勃、苏珊娜和伊丽莎白——多年来给予了我他们的爱、鼓励,尤其是无尽的耐心。当我开始撰写这本书时,他们还年幼;如今他们已长大成人或即将成年。这些年来,他们始终坚信"爸爸的书"终将问世。</p>
- <p class="indent">作家们通常会感谢自己的妻子,但该如何感谢一位同为作家的妻子呢?在我撰写本书期间,苏珊娜·马西同时完成了两部自己的著作,同时照料着我们的家庭和孩子,并且从未怠慢过她东西方众多的朋友。对这位非凡的女性,我谨致以感激与钦佩。</p></body>
- </html>
|